考验应战能力的34小时
——铁岭中油默契配合完成紧急加重杆生产任务纪实
本报通讯员 齐玥
7月10日一早,铁岭中油生产部部长齐浩接到销售部一个紧急计划:大庆油田急需750根,40多吨加重杆。并且,要求7月12日早晨必须送到。
满打满算才两天时间,公司成品库加重杆存货只有250根,还需要再生产500根。当时,车间生产线正在加工辽河和长庆油田的合同抽油杆,都需要按计划完成。而且,生产加重杆要涉及到其他两个生产车间,多道工序的配合。
怎么办?生产的话困难很多,不生产的话,拒绝用户的需求又于情于理于心都不忍,这可真是给生产部出了一个大难题。经过短暂思考,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金荣华果断决定接受这一生产任务。他安排生产部长齐浩马上与抽油杆车间主任王永刚、抽油泵车间主任王文生、运输主管巢力耕进行沟通,要求几个车间分工协作,必须按时完成此次计划。
上午8点,生产部一边转运500根杆料,一边将6台数控车床进行调整,料到马上加工。下午3点,第一批300根加重杆生产完毕,转给机加车间进行打标。下午6点,剩下的200根也生产出来进行打标。这时,大家才松了口气。
可是,车间打标设备仅有1台,打标机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点。11日早晨一上班,生产部将打标完的300根加重杆转至包装班。中午11点,最后200根转到包装班,打包、浸漆,一气呵成,没有半点闲余时间,没有半分推诿扯皮。
下午6点大货车到厂,750根加重杆整装发出,驶向大庆油田。
经过34小时的紧张作业和各车间的默契配合,这批紧急的生产任务得到顺利完成。生产、后勤、销售等全体人员到这时才把心都放下。这是一次紧张有序地协调生产;是一次后道工序追着前道工序的默契配合;是公司改制以来载入史册的一次生产纪实。同时,也是对铁岭中油应战能力的一次考验。
相关热词搜索:暂无